2024年6月,山西能源监管办12398能源监管热线(以下简称12398热线)共收到有效信息514件,其中:投诉举报17件,办结投诉举报7件(含往期结转)。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当月接收情况
2024年6月,山西能源监管办12398热线共收到有效信息514件,环比减少11.07%,同比增加16.29%。其中:投诉15件,环比增加7件、同比减少1件;举报2件,环比持平、同比减少3件。
图一2024年6月接收投诉举报分布图
(一)分类情况
1.按被投诉举报行业分类
电力行业排在首位,有效信息数量为349件,占全部有效信息的67.90%;其中受理的投诉举报数量14件,占全部投诉举报数量的82.35%。群众反映问题主要集中在供电服务、电力安全等方面。(详见表一)
表一2024年6月电力行业有效信息按业务分类情况
单位:件
业务类别 |
投诉 |
举报 |
咨询 |
其他 |
电力交易 |
0 |
0 |
3 |
0 |
电力安全 |
2 |
0 |
17 |
5 |
市场准入 |
0 |
2 |
18 |
2 |
供电服务 |
10 |
0 |
210 |
47 |
成本价格和收费 |
1 |
0 |
0 |
0 |
其他 |
2 |
0 |
30 |
0 |
合计 |
15 |
2 |
278 |
54 |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排在第二位,有效信息数量为85件,占全部有效信息的16.54%;其中受理的投诉举报数量为2件,占全部投诉举报数量的11.76%。群众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费和补贴结算等方面。
石油天然气行业排在第三位,有效信息数量为45件,占全部有效信息的8.75%。有效信息主要集中于咨询居民燃气安装及收费、反映燃气故障问题等方面。
2.按被投诉举报对象分类
针对供电企业的投诉举报15件,占全部投诉举报的88.24%;其中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11件、占比73.33%;山西地方电力有限公司4件、占比26.67%;针对承装(修、试)企业的投诉举报2件,占全部投诉举报的11.76%。
(二)地区分布情况
各地市按照收到的有效信息数量排序,太原市、吕梁市、运城市、晋中市、临汾市等列辖区内前5位;按照投诉举报数量排序,吕梁市、晋中市、临汾市、运城市、大同市等排在辖区内前5位。(2024年6月有效信息及投诉举报排名前5位情况见表二)
表二2024年6月有效信息及投诉举报排名前5位情况
单位:件
业务类别 |
投诉 |
举报 |
咨询 |
其他 |
电力交易 |
0 |
0 |
3 |
0 |
电力安全 |
2 |
0 |
17 |
5 |
市场准入 |
0 |
2 |
18 |
2 |
供电服务 |
10 |
0 |
210 |
47 |
成本价格和收费 |
1 |
0 |
0 |
0 |
其他 |
2 |
0 |
30 |
0 |
合计 |
15 |
2 |
278 |
54 |
(三)主要问题
2024年6月收到的投诉举报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电力行业,其次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
电力行业方面,一是部分地区“两率”水平较低,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如:吕梁市兴县群众反映,其居住小区因负荷较大导致频繁停电已持续6个月左右,联系96598供电服务热线反映,告知因负荷较大导致,正在调整方案,对此不认可。二是部分地区在受理用电报装业务时,未履行一次性告知义务。如:晋中市平遥县群众反映,其前往平遥县供电公司中心营业厅申请电表过户,但工作人员未履行一次性告知义务,导致其已往返营业厅4次提交手续。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方面,部分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存在困难:如:运城市河津市群众互联网反映,其屋顶光伏已取得备案许可证,但供电企业未安装电表,联系供电局告知需等待,对此不认可。
二、当月处理情况
(一)受理情况
2024年6月共收到投诉举报信息17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山西能源监管办派出监管机构对属于监管职责范围的16件(受理数)进行了受理,占投诉举报量的94.12%。
(二)办结情况
2024年6月已办结投诉举报7件,占投诉举报受理量的43.75%;完成回访7件,回访率为100%,满意率达到100%。
图二2024年6月办结投诉举报分布图
从被投诉举报对象看,供电企业7件,占比100%。其中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6件、占比85.71%;山西地方电力有限公司1件、占比14.29%;
(三)问题处置情况
山西能源监管办严格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规定进行了处理:一是督促指导供电企业加大电力设施建设投入,加强设施维护,缩短供电半径,提高电网转供、互供能力,有效解决故障停电以及低电压等电能质量问题,进一步提升供电可靠性。二是要求供电企业加强设备隐患排查整治和停电抢修管理,加强线路巡视频次,及时消除隐患缺陷,增加抢修资源投入,提升设备管控和停电抢修能力,切实提高供电质量。三是通过责令整改等方式,纠正了有关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和群众的合法权益。四是通过解释说明、澄清事实,使群众消除了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