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中国华能集团华中分公司与郏县人民政府煤电项目合作投资协议签字仪式在平顶山举行。
据介绍,此项目的装机容量为2×30万千瓦,总投资额为27亿元。
“这是郏县有史以来引进的最大的一个投资项目。”郏县县政府一位领导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能推动我县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的多环节增值,并妥善解决煤矸石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据了解,郏县现有煤矿24座,年产原煤400多万吨,每年产生煤矸石和煤泥等副产品90多万吨。
按照煤炭产量和储量来讲,郏县并不是一个富煤县,那么为何能够吸引到作为五大电力公司之一的华能集团投来巨资?
记者发现,此次华能和郏县的合作项目,主要是要利用郏县的煤矸石资源。煤矸石是煤炭加工后产生的“废品”,原来,在许多地方,煤矸石免费送都没人要,结果堆积如山的煤矸石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时常引发一些安全事故。
“煤矸石的发电能效并不高,但是成本低。”平煤集团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如果用燃煤发电的话,一度电的成本是三四毛钱,但用煤矸石发电可以降低到1毛多。”
“其实,要是放在前几年,华能是看不上郏县的资源储备的,而现在在煤价持续上涨的局面下,华能必须通过整合煤矿资源来降低运营成本。”一位业内人士称。
无奈之举
统计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市场煤价格每吨上涨100多元,而煤炭在火电成本中,占比将近60%至70%.而现在,电力全行业亏损面已达41.69%.据统计,2008年电力行业的煤炭需求量要超过14亿吨,这意味着电力企业至少多支出420亿元煤炭成本。
面对电煤价格的不断上涨,已处于行业普遍亏损中的电力企业,近期频繁传出投资煤矿的消息。而最近发改委公布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调研报告》中,则提到鼓励电力等大型企业兼并重组煤矿,实现煤电一体化经营。
“发电集团向煤炭行业延伸可以分享煤炭行业的利润,稳定成本,能够通过一体化经营来完善产业链。”河南省煤炭局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
平顶山市副市长李永胜认为:“中国华能集团拥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在电源项目建设和管理上有着丰富的经验,与郏县合作可以优势互补,能推动企业与地方经济的共同发展,对双方都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电厂兼并煤矿,这是不是解决电力企业困境的一个好的途径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呢?
对于这个问题,在采访中,行业专家和企业人士普遍认为,未来是难以确定的,但目前来看,电力企业投资煤矿,更多的是一种在高成本压力下迫不得已的选择。
中原证券分析师潘杭钧认为:“如果不是煤价上涨的成本压力太大,而电价又一直不能调整,电力企业是没有需求去投资煤矿的,因为电力行业本来也应该是赚钱的。现在煤价这么高,去兼并重组煤矿,需要大量的资金,政府虽然鼓励,但谁愿意高位接盘?”
而电力企业的人士也认同这一观点。
华能国际一位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此前我们主营发电业务,几乎没有投资过煤矿,公司选择煤矿的标准,是该煤矿生产的煤炭能为自己的电厂供煤。我们投资煤矿的目的不是挣煤炭的利润,而是保障自己的电煤供应。
华能自救“
2007年,华能集团消耗燃煤总量约1.37亿吨,90%左右来自市场采购。市场采购煤炭的比例过高,给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和经营成本控制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华能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华能国际日前公布的一季度报告显示,在发电量增长18%的情况下,该公司2008年一季度净利润将比去年同期下降50%以上。
华能国际表示,业绩下降原因是由于发电用煤价格的大幅上涨。
因此,华能将在继续强化和大型煤炭企业战略合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煤电联营和煤矿开发的力度,确保电煤供应。
在投资郏县之前,
这意味着在三年时间内,华能将至少新增2800万吨煤炭产能,总投资将达数十亿元。如能实现上述目标,华能将成为五大国有发电集团(另外四家为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中煤炭产能最大和自给率最高的公司。
尽管煤矿资源日益紧缺及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使投资煤矿的成本不断攀升,但华能依旧选择了加速进军煤炭领域。这也是其有效的“自救”举措之一。目前,五大国有发电集团中,只有华能一家保持微利,其余四家在2008年一季度均已出现集团性亏损。
“我们正在千方百计想办法,来提高自己的效率。同时,也在不断加大向上游资源型行业拓展的力度,提高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并控制燃料成本。”华能总经理助理胡式海说。
据华能一位内部人士介绍,除了吉林和河南两地,华能准备在甘肃、陕西、新疆、宁夏等西部地区投资新建或参股一些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