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8个百分点 华能订立煤炭自给率三年目标
2008-04-24 00:00 来源:

Aa

字体:
|
|

面对一路上扬的煤价和不断萎缩的利润,中国最大的发电公司华能集团正在加速挺进煤炭领域,以期降低燃料成本并保障旗下电厂的煤炭供应。

415,华能集团总经理助理胡式海在 “2008中国国际煤炭大会”上透露,华能集团计划到2010年,将自供煤炭的数量从2007年的1700万吨提高到4500万吨,使煤炭自给率从目前的12%提高到20%以上。

这意味着在三年时间内,华能将至少新增2800万吨煤炭产能,总投资将达数十亿元。如能实现上述目标,华能将成为五大国有发电集团(另外四家为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中煤炭产能最大和自给率最高的公司。

尽管煤矿资源日益紧缺及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使投资煤矿的成本不断攀升,但包括华能在内的发电企业都在不约而同地加速进军煤炭领域。这是他们为应对煤价上涨、走出亏损困境而采取的“自救”举措之一。目前,五大国有发电集团中,只有华能一家保持微利,其余四家在2008年一季度均已出现集团性亏损。

煤炭重压

416,华能旗下的核心上市公司华能国际(600011.SH0902.HK)发布2008年一季度业绩预警公告,称由于发电用煤价格大幅上涨,公司一季度的净利润将比去年同期下降50%以上。2007年第一季度,华能国际实现盈利12.07亿元。

尽管利润锐减,但较之同行,华能国际的效益仍处于较高水平。漳泽电力、涪陵电力、东方热电等上市公司日前纷纷发布公告称,2008年第一季度将出现亏损,主要原因都是电煤价格上涨过快。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年初以来,国内煤价的涨幅已超过10%,煤炭成本通常占到火电公司的60%左右。但由于电价受国家控制,且有关部门出于抑制CPI过快上涨的考虑,迟迟没有启动第三次煤电联动,致使发电企业因成本难以消化而利润大幅下挫,甚至陷入亏损。

“我们正在千方百计想办法,来提高自己的效率。同时,也在不断加大向上游资源型行业拓展的力度,提高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并控制燃料成本。”华能总经理助理胡式海说。

2007年,华能集团消耗燃煤总量约1.37亿吨,90%左右来自市场采购。胡式海表示,市场采购煤炭的比例过高,给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和经营成本控制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华能将在继续强化和大型煤炭企业战略合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煤电联营和煤矿开发的力度,确保电煤供应。

目前,华能的可控煤炭产能约2000万吨,其中约1700万吨供应给旗下电厂。按照该公司最新的发展规划,到2010年,华能的可控煤炭产能将达到6000万吨,其中4500万吨由电厂自用,与2010年总计约2亿吨的煤炭需求量相比,其煤炭自给率可超过20%

“公司生产的煤炭将优先供应给自己的电厂,发热量低、不便运输的煤炭则考虑就地销售给其他企业。”华能一位内部人士说。

最近几年,各大发电集团纷纷投入大量资金,新建或收购煤炭企业,向上游延伸产业链。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陈望祥告诉本报,电力企业投资煤炭的举动,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鼓励。国家发改委3月底公布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调研报告》明确指出,鼓励电力等大型企业兼并重组煤矿,实现煤电一体化经营。

布局西部

煤炭资源丰富的中西部省份,将成为华能新增煤炭产能的重要来源。

目前,华能全资或控股的煤矿,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山西等地。据华能一位内部人士介绍,公司准备在甘肃、陕西、新疆、宁夏等西部地区投资新建或参股一些煤矿。在华能此前与上述省份签订的框架协议中,都包含了合作开发煤炭资源的内容。目前,华能正在这些省份寻找和落实具体的煤炭项目。

“目前煤矿资源比较紧张,成本也有所提高,获得煤矿项目不是很容易,有很多可变因素。”上述华能内部人士说。

目前,华能旗下的多家企业都已开始涉足煤炭投资。除位于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能源公司直接控股煤矿外,华能能源交通产业控股有限公司正在成为华能投资煤炭的主体,目前拥有可控煤炭产能1000万吨,计划到2010年增加到4000万吨以上。

此前主营发电业务、几乎从未投资过煤矿的华能国际,最近也已介入煤炭领域。华能国际一位人士告诉本报,公司选择煤矿的标准,是该煤矿生产的煤炭能为自己的电厂供煤。“我们投资煤矿的目的不是挣煤炭的利润,而是保障自己的电煤供应。”该人士说。

除了布局国内煤炭产区外,华能也已将目光瞄准海外,尤其是盛产优质动力煤的澳大利亚。2005年,华能曾有意斥资29423万澳元购买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蒙托煤矿(MontoCoal25.5%的股权,并计划将开采的一部分煤炭运回国内使用,不过这一行动最终未能如愿。

“海外开发煤炭能否成功,取决于时机、价格和合作伙伴,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目前公司开发煤炭的重点仍是国内。”华能一位内部人士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