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的精神历久弥新 永不过时
--赴焦裕禄纪念馆和红旗渠纪念馆参观学习有感
2011年3月7日,习近平同志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这些革命创业精神是我们党性和宗旨的集中表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题记
那么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到底是什么?带着敬仰、憧憬以及丝丝好奇,2017年9月25日-29日,在领导的安排下,我与办内部分人员一起赴河南省林州市和兰考县先后参观学习了红旗渠纪念馆与焦裕禄纪念馆。通过深刻思考、静心感受,我的认识不断刷新,感悟不断增强。
一、震撼人工天河-红旗渠
我们的第一站是感受林州市的红旗渠精神。首先我们乘车来到河南省林州市参观红旗渠纪念馆,并实地参观了红旗渠最为险峻的点睛之笔青年洞风景区,观看了再现当时真实情景的电影,还学习演唱了红歌《林县人民多壮志》。
先来介绍一下。红旗渠,是一条位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林县(现林州市)穿越太行山区的人工引水渠。红旗渠于1960年2月开始修建,于1969年7月完工,干渠长70.6公里,各分干渠、支渠、斗渠共计全长约1500公里,劈开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180个,架设渡槽150座,共挖砌土石方2500多万方。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为54万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周恩来称红旗渠和南京长江大桥为新中国两大人间奇迹。
我们感受到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与伟大的“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红旗渠精神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红旗渠精神,总结归纳为十六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公仆的榜样-焦裕禄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站在纪念馆焦裕禄像前,心中油然而生敬意,认真聆听纪念馆讲解员讲解焦裕禄同志的的先进事迹:焦裕禄同志,(1922.8.16 ——1964.5.14),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村人,干部楷模。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到了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榜样”、“共和国的脊梁”。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穆青同志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990年7月15日,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参观焦裕禄纪念馆后,作了一首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全词深深表达了习近平同志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以及亲民爱民,与大地山川、人民百姓相依为命的高尚情操,以及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赤子情怀。
2009年,习近平同志在视察兰考时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习近平同志为党员干部进一步明确了焦裕禄精神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必须具有的品质,是一种永恒的精神。2014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访问河南兰考县,有感于焦裕禄为人民服务之精神,重诵此词,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对焦裕禄精神做出了最新阐释: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
2014年3月24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通知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兰考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讲话精神”。人民日报出版社还推出本次学习活动的配套教材--《践行群众路线的楷模:焦裕禄》。
三、焦裕禄和红旗渠精神的共同点-无私
通过此次的参观学习,我感受到学习焦裕禄精神,就是要学习焦裕禄为官为民、公仆意识和勤俭节约的德性;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要学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而二种精神的共同点,我认为在于“无私”二字。在此次学习的路途中,曾经探讨,原来党和国家倡导的更多是“大公无私”,而今更多倡导的是“先公后私”,我不禁在想,这两者与红旗渠、焦裕禄精神的结合点是不是都是落在“无私”二字上。红旗渠精神中10万林县人民在修建人工天河时,没有人把自己的得失放在其中,尤其领导干部,杨贵书记和马县长更多的是先行一步,先带头干起来,比百姓干得多,比百姓做得多,才能以身作则,引导林县人民创造出了震惊世界的壮举。而焦裕禄书记,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他顶着疼痛,把椅背磨穿,也要带领全县人民战胜三害,在他临终前留给家人的唯一财产是《毛主席语录》,却还要求 “家人不要麻烦组织”。焦裕禄书记用事实的榜样,践行了“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当年的“三害”,如今已难觅踪迹,当年的“焦桐”,如今已绿树成荫……然而他的事迹却能历经岁月风雨永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却能穿越半个世纪仍然历久弥新,这是为什么呢?焦裕禄同志倾尽一生,谱写了一部“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精神礼赞,奏响了一曲“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时代赞歌。
二者相比,都是没有自己,只有百姓;忘了自己服务百姓;屏蔽自己,奉献百姓的无私精神。
四、把红旗渠和焦裕禄精神扎根在心中
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红旗渠精神是全体党员的榜样,也是全体公务员的榜样。对于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来说,其党员干部,一定要有对榜样的崇拜与“见贤思齐”之心,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最高追求,不断丰富着党的精神宝库,在改革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奋然前行。那么具体如何落实到行动中,扎根在我们心里呢?
我认为,最多的还是把无私装在心中。一是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工作任务,难免有繁复细琐的,有简单易行的,有顺利完成的,有波折往复的;我觉得工作中的无私就是无论遇到哪种工作,不推诿、不抱怨,扎扎实实、勤勤恳恳把工作干完,做好,保质保量的完成,就是无私。二是在机关工作,我们还会遇到很多来办事的企业和百姓,如果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去对的人民群众,不仅干不好工作,群众也不会满意,必须做到能多帮忙就多帮忙,能多为群众干点就多为群众干点的态度,尽心尽力,服务周到,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及,干百姓之所愿,才是真正的无私工作。三是无私也是克服自身惰性和懒散的一种表现。私就是自身不好的部分和习惯,要不断加强自身,强化自身,加强学习,去掉自身的糟粕,才能更好的强化自己,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才能更好的服务群众。总之,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就是要求我们要以焦裕禄为榜样,把自己摆进去,切实,把“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服务群众作为第一要务,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就是要求我们要把焦裕禄作为立身、立行、立言、立德的标杆和榜样,深查细照、笃行实改,着力在两种精神和无私品德作为修身为人的基本遵循、为官用权的警世箴言、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坚持“忠”字当头,“廉”字托底,以严正己、以实导行,集“干净”与“干事”于一身、“勤政”和“廉政”于一体;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焦裕禄式好干部,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