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组织的关心、领导厚爱和同事们的支持,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省直机关党校第47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三个月的时间虽不长,但对我来说,浓度很高。通过在党校这样一个大熔炉的锤炼学习,使我在政治理论、政策水平、党性修养、组织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我在思想境界和知识层面的视野更加开阔。现将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程设置
此次党校学习课程,设置了四个单元进行学习:理论武装中我们学习了《共产党宣言》、《矛盾论》、《资本论》等著作浅析;在战略思维与领导干部素质能力提升篇章中我们又学习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学习习近平关于干部素质讲话,提高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管理学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开劈治国理政新境界》等专题;在国情、省情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学习部分,党校老师通过《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习领会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精神》、《清醒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全面深入推进山西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政治生态改善,实现山西振兴崛起》等等专题;同时此次培训重点强调关于党性教育的课业内容,《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两会精神解读》、《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战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也是重要教育专题;课余延伸活动党校组织我们前往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开展了革命传统教育,深入了解革命历史,接受了精神和党性的大洗礼。课业中基本原理的学习,让我进一步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经济社会热点的聆听,让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加快我省综改建设的认识;对党的基础理论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探讨,让我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员干部应当具备的素质。同时通过赴武乡八路军纪念馆、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以及六味斋食品工业园区、引黄工程局、山西省博物馆、山西地质博物馆、山西省煤炭博物馆的参观,让我对我党的发展以及我省经济建设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学习感悟
三个月课程学习,使我不断积累知识、开阔视野、提升境界,而且在课堂上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向上、拼搏奋发的热情,以及智慧的处世态度和工作方法,让我结合自身进行深刻反思,得到了很深感悟。
1.感悟之一: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永远在路上。在三个月的学习课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也最愧疚的一件事情,是在省直党校哲学部张志蓬教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原著导读》时提过一个小问题:“大家都知道我们要学习、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谁能够告诉我提出这个基本理论的马克思姓什么?姓马吗?”当时课堂上在坐的近百余人的学员,明确的回答寥寥无几。学员们赶紧翻手机,搜网络,才给出正确的答案,马克思的全名是“卡尔·马克思”,姓“卡尔”。这一幕现今每每想来,仍十分惭愧。就我自己而言,从初高中学习政治课本、大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生时期要求进步、积极入党,一直到党龄七年、工作六年时间,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竟然对如此简单的问题而语塞。自我反思,这不就是缺乏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急则抱佛脚,闲之束高阁”的敷衍态度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名词,却不知理论提出者的名字,真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变成了在学习中时时刻刻“挂在嘴边”,而非“留在心里”的讽刺实例。
课上老师告诉我们,早在201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开班典礼讲话时就曾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是保持政治上坚定的思想基础。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习总书记曾强调,“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尤其要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今天,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正确判断形势,在错综复杂的形势变化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坚定理想信念,科学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看待前进道路上的主流和支流、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思想方法搞正确,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才能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我想重温经典是永不过时,永远在路上的。引用习总书记的话“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阅读经典著作,本身就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加思想深度和训练思维方式的过程,就是培养高瞻远瞩的战略洞察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过程,会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他们崇高风范和人格力量的熏陶,从而实现自己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升华。”
2. 感悟之二:克服“本领恐慌”永远在路上。在《学习习近平关于干部素质讲话,提高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的课程中,郑文婧教授向我们学员阐释了新时期的青年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并不断重申了“本领恐慌”这一用词。她讲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本领恐慌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对我们的本领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早在1939年毛泽东主席就讲过:“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本领恐慌”彰显了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对党的自身建设的高度重视。郑教授讲到:“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产生本领恐慌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压迫感和危机感越大。面对本领恐慌,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如今第五代领导人再次重申“本领恐慌论”对当今的年轻干部仍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对此我深感认同。身为综合处的一员,是代表着单位形象的一个窗口,工作时间每天接到咨询电话种类繁多,咨询电工进网作业证件办理,咨询光伏发电补贴政策执行,咨询上网电价、电力工程跨省备案以及售电公司办理流程,咨询能源监管投诉举报案件的管理权限等等,不要小看每一个小问题,因为我的每一次的回答都是政府专业能力及政府公信力的一次展示。面对不同处室、不同专业的问题,诚然,也许明确问题领域,引导提问对象向更加专业的处室同志咨询是更好的处置方式,但是我想,也许我更多的了解相关业务处室的职责范围,更清晰的知悉服务对象所咨询的专业国家政策,更加圆满的解决能源企业和群众的咨询、提问,对自己有何尝不是一次次在实践中检验自我专业素养的更好锻炼呢?又何尝不是一次次学习提高的机会呢?所谓‘非学无以广才’,我再次领悟到,人民网社论曾评价“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骨干,肩负着重要的时代责任和光荣的历史使命。年轻干部要时刻保持“本领恐慌”,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态度,不断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那么怎么学?如何学?我认为答案就是:向书本学。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指导工作,同时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向他人学。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见贤思齐是一个标杆,学习的榜样;而见不贤而内自省是一面镜子,约束的教鞭。给自己树立努力的方向,同时学会在错误和缺点中去寻找教训,明辨是非,思考优劣。向实践学。在工作中,要沉下身子,向领导、向同事、向群众学,向实践学,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查找不足,提高自己,增长才干,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3.感悟之三:坚定理想信念永远在路上。在本次学习中教授们不断讲述和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复杂环境,尤其是当代中国人幸福而纠结的生活状态。物质层面:经济发展举世瞩目,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空前提升。中国国家实力的迅速崛起,已经站在国际舞台的最前线。精神层面:我们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纠结的一代人。在我们今天的生存环境中,精神堕落、道德沦丧、信任危机、假货泛滥、欺诈横行,当前中国社会充满着信仰缺失、看客心态、习惯性怀疑、审丑心理、网络依赖症等等;中华传统美德正在不断流失,想起最近微博上大家在不断热议的马大留学生辱华视频、大学生在人民大会堂听课睡觉的图片、无数官员明星百姓对“大师”及迷信风水的推崇备至……我不禁想我们的祖国、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同胞这是怎么了?
《中国文化与当下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一课上的这段话让我振聋发聩:“人类在20世纪的最大悲哀,不是地震、不是水灾,甚至不是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的爆炸,而是芸芸众生活着然后死去,却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大的潜能。人们只知道卡通片的感官欲望的刺激,不知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缺乏理想和信仰。他们在生理上已经衰老,但在心理上却没有满月;他们的躯体已经接近坟墓,但在人格上却没有健全。”是的,精神生命的不健全才是主要原因。正如网评所说那样,今天我们中国人的头脑早变成了西洋头脑。从本土文化意义上讲,我们已经不是中国人了,只是一些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出生和生活着的人。古典意味的中国正在消失。我们个人和国家都处于一个悬浮的状态。许多国人变成了“单向度的人”,即只注重物质和外在生活、不注重精神和德性修养的人。”可以看出物质发展与精神需求的严重脱节,是造成种种社会病态的根本原因,精神荒漠才使得国人急需寻找心灵的安顿,重建精神家园。那么我认为,坚定理想信念就是我们应对社会病态的最佳良药。
坚定理想信念并非简单的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当做耳旁风,并非把“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努力将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自身准则”挂在嘴边,并非是将“为民务实清廉正直,守住党员自律底线”流于形式。我认为,坚定理想信念是坚守我们传统的、每个人自小接受父辈传承的平淡真实的做人美德;坚定理想信念是的我们都知道的在为人处世和工作生活中要正直、善良、儒雅、淡泊、尊师敬长、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等的品质;坚定理想信念是看我们的内心世界,看我们是不是有道德,有文化,有责任心,还有阳光的心理……。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的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得起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做到“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三、工作思索
无论什么样的学习感悟如果不融入到工作生活中来,就如同空中楼阁,虚无缥缈。结合本次学习,我反思了自己在工作中表现,得到几点浅显认识:
1. 有心才有新。面对本职工作,要有热心、有忠心。综合处的工作更多在于对内的服务和管理,既细碎又繁杂。常常是大事小事要事交织、急事难事烦事叠加,任何思想上的麻痹松懈、行为上的偏差纰漏都可能影响综合处乃至全办的工作运转,甚至影响大局。只有时时处处做有心人,善于动脑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总结新的工作经验教训,讲求实际,力求实效,善于用“十指弹琴”的工作方法,做到有先有后,有急有缓,勇于攻难点,善于解难题,才能使本职工作不断开拓创新。
2. 有劲才有进。综合工作更侧重于制度规范和岗位管理,单论我办已完成的规章制度,就涉及包含机关党委在内的7个处室97项规章制度,其中单综合管理部分就有17项内容,还不包括不断更新的13项新增规范。那么只有加强学习认真领悟,牢记各项制度守则,勤于学习,勤于思考,投入饱满的精神状态,热忱的工作情感,才能用丰富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文化水平充实自己的头脑。要做到既要学理论知识、又要学专业知识,既要学有专长、又要博古通今,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在实践中锻炼,才能在应对本职工作如鱼得水。谨记绝不能靠吃资本、吃学历过日子。
3.有公才有功。今年热议的《人民的名义》再次体现出了什么样的公职人员才是群众认可度高、接受度高的公职人员。那就是办实事、求实效,不打官腔,不炼“嘴功”的公职人员。前段时间上新闻头条的《太原办不动产登记清晨摸黑排队 程序繁琐跑断腿》更是警醒我们,合格的公职人员就是要改变工作作风,把落实放在第一位,急需办的事及时办,需要办的事抓紧办,不拖泥带水,不人浮于事,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要做实事、求实效,不能搭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要敢于直面问题,矛盾面前不躲闪,挑战面前不畏惧,困难面前不退缩,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才能真真正正做合格的公务员。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这三个月的时光,不仅是我理想信念的磨砺打造,也是奋斗激情的再度燃烧,更是真知灼见的上下求索,总之,我将以这次学习活动为契机,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戒骄戒躁,加强学习,积累经验教训,不断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在实践中磨练自己,踏实肯干、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要做到“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无愧“天地立心,生民立命,往圣继绝学,万世开太平”的立志哲学。